为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实施,进一步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
院办公厅《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精神
,2010年山东省将继续面向全国重点高校选调一批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为吸
引优秀人才到青岛工作,我市近日将派出工作组到北京大学组织现场报名,请协助我们做
好人选推荐工作。
一、基本条件
1、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贯彻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
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政治素质较高。
有奉献精神,志愿到基层工作。组织纪律观念强,服从组织安排。品行端正,在同学中威
信较高。
2、组织协调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学习成绩优良,基础知识扎
实,获得相应学制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3、“985工程”、“211工程”高校毕业生,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或班级以上主要学
生干部。
入党时间截至2010年1月1日,以支部大会决定接收为预备党员的时间为准。
班级以上主要学生干部,包括:班长、班团支部书记,党支部书记,院系学生会(研究生
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部长,校学生会(研究生会)主席、副主席、秘书长、部长
。不包括各类协会、研究小组负责人。任职时间须连续1年以上。
校级以上综合奖励,包括:校级以上三好学生(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
、优秀研究生会干部等,不含校级优秀毕业生。
4、本科生不超过24周岁,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7周岁,博士研究生不超过30周岁。年龄计
算时间截止到2010年1月1日。
5、身心健康,符合录用国家公务员体检标准,适应基层工作需要。
最终以《2010年山东省报名简章》为准。
二、选调数量
全市计划选调95名(不含法院、公安系统),其中,博士研究生4名,硕士研究生39名,
本科生52名。
三、选调专业
博士需求专业为:城建规划、管理、经济、中文等。
硕士、本科生需求专业为:
中国语言文学类(计划16名,硕士8名,本科8名)
外国语言文学类(计划5名,硕士3名,本科2名)
经济学类(计划10名,硕士8名,本科2名)
管理学类(计划12名,硕士1名,本科11名)
法学类(计划5名,硕士3名,本科2名)
正式选调数量以《2010年山东省选调生招考简章》为准。
四、有关要求
我部将于2010年1月5日(14:00—18:00)到北京大学就业中心(北阁一层信息发布厅)
组织现场报名。毕业生需提供的材料包括:(1)《山东省选调生报名登记表》一式2份;
(2)《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荐表》原件、复印件1份;(3)个人简历1份;(4)身份证、
学生证、奖学金证书、获奖证书、学习成绩单、外语等级考试成绩单、入党证明和任职证
明等材料的原件、复印件各1份;(5)诚信承诺书1份;(6)个人近期正身免冠一寸彩色
照片电子版。要求色彩度为24位色彩,图像尺寸为400×500像素,图片大小为50-100k,
图片压缩格式为JPEG,文件名为“学校名称姓名.jpg”。
2010年山东省(青岛)选调工作相关事宜,将根据山东省委组织部统一部署,通过青岛选
调生之家网站及时发布。
联系电话:0532-85911906
通讯地址:青岛市香港中路11号803房间
邮政编码:266071
工作网址:http://xds.qingdao.gov.cn
电子信箱:xuandiaoshengbaoming@126.com
附:1、《山东省选调生报名登记表》
2、《诚信承诺书》
3、青岛市选调生宣讲组在京津工作时间安排表
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
2009年12月
创新机制 强化措施
努力建设高素质的选调生队伍
中共青岛市委组织部
近年来,青岛市委组织部紧紧围绕建设富强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要求对人才
的现实需求,积极探索科学规范的选调生工作机制,努力在“选准、管好、用活”上下功
夫,着力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选调生队伍,进
一步优化了基层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结构,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
的人才支撑。目前,全市共有选调生2165人。这支队伍已成为全市干部队伍中的重要力量
,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着眼于“选得准”,建立健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的选拔机制
准确地选好人才是建设一支高素质选调生队伍的前提。近年来,我们始终把人才选拔作为
一项“源头工程”摆在首要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建立了定位科学、标准明确、程
序规范、措施多样、运行高效的选调生选拔机制。
1、坚持科学谋划,制定高起点的选拔标准。在选拔定位上,我们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市
委重大战略部署,广泛听取各部门的意见,既充分考虑党政机关的现实需要,又着眼于基
层领导班子和后备干部队伍的长远发展;既注重党政类人才的选拔,又注意专业类人才的
引进,对人才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学历层次进行合理配比,实现了选调与需求的有机
对接。在选拔标准上,我们本着“起点要高、眼界要远”、“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指
导思想,科学制定选拔标准和选拔重点。明确规定选拔的对象主要是全国重点院校品学兼
优的优秀毕业生,本科生应是中共党员并担任过主要学生干部,并把具备较高的外语和计
算机水平作为选拔的重要条件。在选拔方向上,结合青岛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点行业
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突出名牌重点高校、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专业三个重点,立足高起点,
选拔优秀人才。近年来,选调的全国重点高校毕业生1300多名,占总数的63%;选调的中
共党员占选调生总数的91.5%;担任过班以上主要学生干部的占选调生总数的75.8%;选调
的全市急需、紧缺专业毕业生1600多人,涉及城建规划、财政金融、环境保护、法律、外
语、计算机等80多个学科和专业,为推动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提
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2、实施“阳光选调”,建立规范化的选拔程序。我们把“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
原则贯穿于选拔工作的全过程,制定了严密规范的选拔程序,为提高选调生选拔工作的质
量和效能提供了制度保证。经过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个人报名、学校推荐、资格审查、
面试考察、笔试体检等比较规范的选拔工作程序。工作中,我们突出抓好面试考察这一关
键环节,采取“听、看、谈、评”的方式,深入细致地了解和掌握每名选调人选在校期间
的综合表现,确保了选拔工作的质量。把社会普遍关注的选调生分配作为创新的突破口,
变以往由组织分配,为按照综合成绩高低,由选调生自主选择工作的区市,得到了广大考
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引入监督机制,不仅通过青岛《选调生之家》网站公开发布
选调的标准条件、工作流程、成绩结果等信息,而且邀请纪检部门全程监督,在社会上引
起了良好反响,进一步提高了选调生选拔工作的公信度。
3、强化选拔措施,多渠道凝聚优秀人才。一是搞好宣传发动,靠环境吸才。积极构筑“
立体化”的宣传网络,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刊、互联网等载体,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
了解青岛、了解选调,不断扩大选调工作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加大工作力度,用政策
引才。我们从青岛实际出发,在选调生的分配安置和培养使用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
策。如对具有博士学位的选调生,连续三年发放一定数量的安家补贴;选调生在基层工作
2年以上,经考核具备相应素质的,可提拔担任科级职务等。这些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来青工作。目前,我市选调生中有博士31名、硕士589名,占全市
机关博士、硕士总数的59%。三是拓宽选拔视野,多渠道揽才。通过组织现场推介会,开
展网上人才自荐等多种形式,广揽优秀人才,把选拔的范围由省内扩展到全国,由普通院
校扩展到重点和名牌大学。目前,我市的选拔工作已经辐射到全国20多个省、市的60余所
高校。
二、着眼于“管得好”,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管理机制
严格管理是培养造就高素质选调生队伍的关键环节。我们坚持把选调生的管理和培养作为
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措施,拓宽渠道,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选调生管理机制,进一
步激发了选调生队伍的整体活力。
1、创新培养措施,提供实践平台。为增强选调生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引入了先
进的人才素质测评系统,对选调生的能力素质进行全面、科学、准确地分析。在此基础上
,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政治理论学习与业务知识培训相结合、在职学习
与脱产学习相结合、国内培训与国外培训相结合等方式,“一人一案”、导师帮带,科学
制定培养规划,取得了良好成效。如,为了加快选调生的知识更新,先后选派了100余名
选调生到北京大学、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名牌高校脱产培训;为了帮助选调生掌握
先进的管理理念,先后选派了30余名优秀选调生赴英国牛津、剑桥,美国伊利诺依大学等
进修;为了让选调生经风雨、见世面、长能力,采取上挂培养、下派锻炼、轮岗交流和特
殊岗位锻炼等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安排选调生承担急、难、险、重的工作任务。先后
选派了70多名选调生参与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选派了133名选调生参与
2008年奥帆赛、人文奥运、对口支援北川等全市重点工作,选派了100名市直机关选调生
到乡镇、街道工作锻炼,安排了300多名选调生到社区、农村蹲点帮扶,丰富了选调生的
基层工作经验,增进了他们对基层的感情,增强了为民服务的意识。同时,为了强化选调
生的业务能力,增长见识、开阔视野,还先后选派了300多名基层选调生到市级机关重要
岗位跟班学习。对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的选调生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使他们在不同层次、
不同岗位上接受锻炼和培养。
2、创新约束措施,实施动态管理。近年来,我们坚持一手抓硬制度的健全,一手抓软约
束的完善,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方面,在深入总结多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出台了《青岛
选调生工作办法》,健全和完善了选调生培养责任制、定期考察制、考核备案制等5个配
套文件,形成了市委统管、区市主管、乡镇(办事处)直管,齐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格局。
另一方面,坚持对选调生实施动态管理,建立了优秀选调生评选制度,每年对选调生实施
时间随机、单位随机、人员随机的“三随机”考察,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结合选调生日
常表现,选拔100名左右经过基层实践锻炼、表现突出的优秀选调生,纳入人才库,作为
重点培养和使用对象。同时,每两年召开一次选调生工作经验交流会,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和先进典型,在全市选调生中营造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
3、创新保障措施,拓宽服务渠道。我市选调生中有一半来自外省市,且大多分配到乡镇
和街道工作,在工作和生活上经常遇到一些困难,为有的放矢地做好保障服务工作,我们
建立和完善了选调生“温情关怀机制”。如,为解决外地来青选调生住房难的问题,制定
出台了选调生过渡性住房保障制度,各区市都建立了选调生公寓,并配备了电视、空调、
电话、厨具等必备用品。针对选调生远离家乡和亲人,遇到难事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的现状
,健全和完善了“四个必访”制度,即重大节假日必访,选调生生病必访,有思想波动必
访,遇到疑难问题必访,及时掌握选调生的思想动态,充分体现组织对选调生的精神关怀
,极大地调动了选调生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为增进选调生间的沟通交流,2003年,在全
国率先创办了选调生工作网站——《青岛选调生之家》,在组织部门和选调生之间架起了
“连心桥”、“快速路”。同时,定期开展“走进奥帆赛”、“走进社区”、志愿者奉献
日等主题实践活动,用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活动丰富选调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受到了选
调生的欢迎和好评。
三、着眼于“用得活”,建立健全人尽其才、充满活力的使用机制
能否使用好选调生是检验选调生工作成败的试金石,为各级党政机关培养输送优秀人才,
是选调生工作的根本所在。我们牢固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对选调生坚持用当其时、人尽
其才、才尽其用和人岗相适,及时把那些素质高、能力强、作风正和潜力大的优秀选调生
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形成了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
1、坚持标准,优先使用。严格执行《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的有
关规定,坚持成熟一个、使用一个的原则,不断加大对选调生的使用力度。做到在干部调
整时,符合条件的选调生,优先考虑;班子职位空缺时,根据岗位要求和班子结构需要,
优先安排;机关录用人员时,制定适度倾斜政策,优先推荐;调整后备干部队伍时,着眼
于领导班子建设需要,优先充实。2003年,在区市领导班子换届中,在民主推荐和组织考
察的基础上,选拔了10名符合条件的优秀选调生进入了区市领导班子。同时,有2名选调
生走上了市直部门领导岗位。2001年和2007年,结合援藏党政干部选派工作,先后选拔了
5名优秀选调生作为援藏党政干部派往西藏工作,分别担任日喀则地委委员、日喀则市委
书记,日喀则市委常委、办公室主任等职。2005年,又选派了2名优秀选调生作为援藏技
术干部派往西藏工作。2008年,全省公开选拔县(市)长助理工作中,我市入选的4人中
有2名选调生;全市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和县(市)长助理工作中,入选的14人中有
5名选调生,占总数的35.7%。
2、打破常规,大胆使用。坚持小步快跑的原则,积极搭建选调生成长的快车道。对工作
能力强,政绩突出,群众公认,各方面比较成熟的选调生,敢于大胆提拔使用;对发展潜
力大,素质优秀,具备担任“一把手”条件的,不失时机地选拔到主要领导岗位上。目前
,我市有8个区市的团委书记都是从优秀选调生中破格提拔的。2006年,全市公开选拔50
名优秀处长,在选拔意见中明确提出:选调生近五年内年度考核等次在称职以上,其中至
少有一次优秀的,可以缩短任职年限或越级参加竞争。最终,有19名优秀选调生脱颖而出
,通过竞争走上了处长领导岗位,占选拔年轻处长人员总数的38%。截至目前,我市选调
生中,有38名同志担任了市管领导职务,180名同志担任了处级职务,800多名同志担任了
科级职务。
3、拓宽渠道,合理使用。对符合选拔条件的选调生,适合做农村基层工作的,安排在乡
镇选拔使用;具有一定专业特长的,调整到专业技术岗位。今年,探索建立了从基层公务
员中考选市直机关工作人员的制度,首批考选了38名选调生补充到市直党政机关,同时,
对充实到上级机关工作的选调生,表现优秀、有培养前途和发展潜力的,再次安排到基层
任职,进一步培养锻炼,在实践中丰富领导经验。近年来,先后向中央、省、市有关重要
部门选拔推荐了464名优秀选调生,选调生已成为我市党政机关选拔、充实干部的重要来
源。
--
※ 来源:·北大未名站 bdwm.net·[FROM: 162.105.16.147]
附件列表 (使用WWW方式可以查看附件):
1: 山东省选调生报名登记表.doc (44.500千字节)
2: 诚信承诺书.doc (30.000千字节)
3: 青岛市选调生宣讲组在京津工作时间.doc (35.000千字节)